铜绿假单胞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是临床呼吸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,具有耐药和毒力的高风险性潜力。本套课程从P. aeruginosa的基因组特征、流行性和耐药性出发。一方面对P. aeruginosa急性与慢性感染期间的表型与基因型变化、全球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进行了剖析;另一方面介绍了P. aeruginosa常用药物的耐药机制,包括外膜孔蛋白和外排泵对P. aeruginosa耐药性的影响,并重点讲解了P. aeruginosa耐药性研究的分析思路及常用预测软件的使用方法。通过操作实战结合研究实例力求将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性分析、耐药性研究落到实处。
课程主要内容:
(1) 铜绿假单胞菌的基本特征、临床病症及急性与慢性感染的表型和基因型变化专题讲解;
(2)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特征、质粒特征和群体遗传谱系特征专题讲解;
(3)常用分型方法介绍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LST分型、cgMLST分型和血清型研究介绍;
(4)铜绿假单胞菌MLST分型、O抗原血清型操作实战(包括在线操作和本地操作,支持Windows系统和Linux系统);
(5)MLST分型结果可视化实战—MLST进化树、最小生成树及层级聚类分析详解;
(6)微生物耐药的原理、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及耐药机制介绍;
(7)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特征、外膜孔蛋白和外排泵专题讲解;
(8)铜绿假单胞菌常规分析思路介绍及表型、基因型突变分析思路介绍;
(9)铜绿假单胞的附属敏感性及异质性耐药专题讲解;
(10)耐药基因或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的ResFinder、CARD数据库在线预测;
(11)查找SNP和InDel突变的Snippy软件操作讲解;
(12)抗性基因Heatmap图可视化展示教学及特定抗性基因参考序列筛选;
(13)比较基因簇分析思路讲解及Easyfig操作实战;
(14)质粒、基因组岛、整合性接合元件、前噬菌体、CRISPR-Cas系统、插入序列、转座子、和整合子的特征、结构及分类和生信实操。
课程包含:
(1)共计3个章节、49个课时;
(2)理论介绍+分型预测+绘图实战+思路分享;
(3)所需的全部软件安装包+示例数据+示例结果;
(4)理论介绍+操作实战+文章解析,学-练-用一体化教学内容。
课程目录
第一章: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研究和分子分型实战
课时1:铜绿假单胞基础介绍
(1)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和临床表现;
(2)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培养状态;
(3)急性与慢性感染期表型及相关基因的转变;
课时2: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特征和研究进展
(1)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特征;
(2)铜绿假单胞菌的质粒特征;
(3)铜绿假单胞菌的遗传谱系;
(4)铜绿假单胞菌重要模式菌株PAO1;
(5)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进展;
课时3: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型与进化
(1)常用的分型方法介绍;
(2)铜绿假单胞菌的MLST分型;
(3)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;
(4)铜绿假单胞菌分型研究案例;
课时4:铜绿假单胞菌cgMLST研究进展
(1)cgMLST的特点及其与MLST的联系与区别;
(2)cgMLST分型常用软件工具;
(3)铜绿假单胞菌现有的cgMLST分型方案;
(4)铜绿假单胞菌cgMLST分析案例;
课时5:实战:在线MLST分型及数据上传
(1)PubMLST网站介绍;
(2)铜绿假单胞菌ST型预测结果示例;
(3)新ST型的数据库上传;
(4)新等位基因的数据库上传;
课时6:实战:MLST进化树的原理及绘制方法
(1)MLST进化树构建的原理和特点;
(2)系统发育树构建常用软件MEGA介绍;
(3)利用MEGA软件构建MLST进化树;
(4)MLST进化树分析相关案例;
课时7:实战:本地化MLST分型-1
(1)软件包说明及安装;
(2)使用说明及操作;
(3)基本信息查看;
课时8:实战:本地化MLST分型-2
(1)软件包说明及安装;
(2)使用说明及操作;
(3)基本信息查看;
课时9:MLST分型结果可视化—常用软件及算法介绍
(1)MLST下游分析介绍;
(2)常用软件及算法比较;
(3)eBURST算法介绍;
(4)goeBURST算法介绍;
课时10:实战:MLST分型结果可视化—最小生成树绘制
(1)PHYLOViZ软件原理介绍;
(2)分析内容介绍;
(3)操作方法;
(4)图片美化;
(5)数据导出;
(6)结果解读;
课时11:实战:MLST分型结果可视化—层级聚类分析
(1)线下层级聚类(含唯那生物提供的脚本);
(2)结果美化及高级注释;
课时12:实战: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预测—在线分析
(1)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概述;
(2)细菌血清型分析常用网站;
(3)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预测网站PAst介绍;
(4)铜绿假单胞菌O抗原血清型预测结果示例;
课时13:实战: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预测—PAst本地分析-1
(1)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介绍;
(2)软件说明;
(3)软件安装及说明;
课时14:实战: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预测—PAst本地分析-2
(1)window系统软件安装;
(2)linux系统软件安装;
(3)软件安装常见问题;
课时15:实战: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预测—PAst本地分析-3
(1)Windonws系统运行;
(2)Linux系统运行;
(3)结果解读;
(4)要点总结;
第二章: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综合分析实战
课时16:微生物耐药的原理
(1)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;
(2)微生物的抗菌药物耐药机制;
(3)具有严重危害的耐药细菌或真菌;
(4)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类及其作用方式;
(5)抗菌药物与微生物耐药性的关系;
课时17:铜绿假单胞菌常用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介绍
(1)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常用药物介绍;
(2)铜绿假单胞菌的国内耐药情况;
(2)β-内酰胺类药物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;
(3)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;
(4)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;
(5)多黏菌素药物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;
课时18:铜绿假单胞菌的外膜孔蛋白与耐药的联系
(1)什么是膜孔蛋白;
(2)膜孔蛋白与抗生素耐药的联系;
(3)铜绿假单胞菌的膜孔蛋白介绍;
(4)铜绿假单胞菌膜孔蛋白突变分析;
(5)铜绿假单胞菌膜孔蛋白分析案例;
课时19: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介导多重耐药
(1)多药外排泵的生理功能及结构组成特点;
(2)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外排泵类型;
(3)铜绿假单胞菌RND外排泵的特点及其表达调控;
(4)多药外排泵数据库预测网站;
(5)铜绿假单胞菌多药外排泵分析案例;
课时20: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的常规分析思路
(1)耐药性研究的常规分析思路;
(2)常规分析思路案例分享;
(3)特殊耐药表型或基因型共存案例分享;
(4)耐药表型差异的基因组来源分析案例分享;
课时21:耐药表型或基因型突变研究的分析思路
(1)耐药性表型或基因型突变分析思路;
(2)实验室体外诱导突变(潜在突变位点);
(3)临床治疗进程中产生的突变(耐药表型或基因型变化);
(4)耐药基因的自然进化(进化历史、分歧时间);
课时22:耐药性研究补充内容:附属敏感性
(1)交叉耐药与附属敏感性概念;
(2)铜绿假单胞菌附属敏感性情况;
(3)铜绿假单胞菌附属敏感性分析案例一;
(4)铜绿假单胞菌附属敏感性分析案例二;
课时23:耐药性研究的补充内容:异质性耐药
(1)异质性耐药的概念和特点;
(2)异质性耐药的产生机制;
(3)异质性耐药的检测方法;
(4)铜绿假单胞菌的异质性耐药情况;
(5)铜绿假单胞菌异质性耐药分析案例;
课时24:实战:耐药基因的在线预测及结果解读
(1)常用的耐药基因预测方法介绍;
(2)ResFinder的使用方法及预测结果解读;
(3)CARD的使用方法及预测结果解读;
课时25:实战:使用Snippy软件分析样本间的SNP和InDel
(1)Snippy软件的安装要点和分析流程;
(2)Snippy软件的操作演示;
(3)Snippy突变差异检测的结果解读;
课时26:实战:抗性基因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
(1)Heatmap图常用分析及样式参考;
(2)耐药基因Heatmap图的数据准备;
(3)Heatmap绘图软件TBtools安装方法介绍;
(4)如何使用TBtools绘制Heatmap图;
课时27:实战:如何筛选含有特定抗性基因的参考序列
(1)Pathogen Detection数据库介绍;
(2)Isolates Browser-筛选携带特定耐药基因的菌株;
(3)Pathogen Detection MicroBIGG-E-筛选携带胁迫基因的菌株;
(4)Reference Gene Catalog-确认抗性基因类别;
课时28:比较基因簇分析思路分享
(1)比较基因簇分析总体思路介绍;
(2)确定基因簇的大致范围;
(3)确定合适的同源序列;
(4)确定参考序列相似基因簇的位置;
(5)拆分基因簇的组成结构;
课时29:实战:使用Easyfig绘制比较基因簇—软件安装及配置
(1)Easyfig软件介绍;
(2)Easyfig软件下载;
(3)Easyfig软件安装;
(4)Easyfig软件配置修改;
课时30:实战:使用Easyfig绘制比较基因簇—快速绘制比较基因簇图
(1)Easyfig参数介绍;
(2)Easyfig基础操作;
(3)Easyfig进程保存;
(4)Easyfig菜单栏Blast和Help;
第三章:可移动元件的类型、研究思路和分析实战
课时31:水平基因转移(HGT)与可移动元件概述
(1)可移动遗传元件与水平基因转移的概念;
(2)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分类;
(3)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;
(4)水平基因转移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联;
(5)可移动遗传元件预测方法;
(6)课程涉及的软件和网站;
课时32:质粒基本特征及其生信研究方法介绍
(1)质粒的概念;
(2)质粒的复制;
(3)质粒的特性;
(4)质粒的分型;
(5)质粒数据库及生信工具;
课时33:基因组岛(GI)与整合性接合元件(ICE)特征介绍
(1)基因组岛的概念与起源;
(2)基因组岛的分类及结构特点;
(3)基因组岛的环出与整合;
(4)整合性接合元件的概念及分类;
(5)整合性接合元件的结构特征;
(6)特殊的整合性接合元件-ICEkp;
课时34:前噬菌体的基本特征及在基因组上的整合与切除
(1)噬菌体的概念及组成结构;
(2)噬菌体的生命周期;
(3)前噬菌体的概念及存在形式;
(4)前噬菌体的插入整合方式;
(5)前噬菌体的结果展示;
课时35:CRISPR-Cas系统预测
(1)CRISPR-Cas的概念和组成
(2)CRISPR-Cas的分类;
(3)CRISPR-Cas的作用机制;
(4)CRISPR-Cas的研究意义;
(5)肺炎克雷伯菌的CRISPR-Cas研究;
课时36:插入序列与转座子的结构特征及判定方法
(1)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的概念及结构特征;
(2)转座子的分类;
(3)插入序列、转座子与耐药基因的关联;
(4)细菌的常见转座子;
课时37:整合子(Integron)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方式
(1)整合子的概念及其组成;
(2)整合子的分类;
(3)整合子的边界;
(4)基因盒的捕获和整合;
(5)基因盒的表达;
(6)细菌中的整合子研究;
课时38:接合质粒的基本元件、转移机制及判定方法
(1)接合质粒的组成结构;
(2)接合转移的原理;
(3)影响接合转移效率的因素;
(4)如何确认质粒是否具有接合性转移能力;
(5)接合转移研究的文献示例;
课时39:基因重组介导的非接合元件的转移
(1)重组的概念及与转移的关系;
(2)重组的类型——同源重组/位点特异性重组;
(3)重组的三种形式——整合、切除、倒位;
(4)多重组事件的发生;
(5)重组在非接合元件转移中的应用;
课时40:可移动质粒的诱动转移机制
(1)引言-质粒的移动性;
(2)诱动的概念及其意义;
(3)可移动质粒的诱动转移方式;
(4)可移动质粒水平基因转移的结果;
(5)细菌中的诱动转移报道;
课时41:整合性接合元件的接合转移和诱动机制
(1)ICE、IME和CIME的介绍;
(2)ICE和IME的整合方式;
(3)T4SS-type ICE的接合转移机制;
(4)IME的诱动转移机制;
(5)ICE-IME的协同转移结果;
(6)CIME的整合及转移方式;
课时42:微生物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研究思路
(1)可移动遗传元件的一般研究思路;
(2)可移动遗传元件的转移机制研究;
(3)可移动遗传元件的进化分析;
(4)可移动遗传元件分析需要注意的问题;
课时43:接合性质粒的预测方法及实战
(1)质粒及ICE接合性的预测网站;
(2)oriTfinder使用教程;
(3)oriTfinder预测结果解读;
(4)oriDB数据库介绍;
(5)oriTfinder应用实例;
课时44:基因组岛预测方法及实战
(1)基因组岛的预测方法;
(2)Islandviewer使用教程;
(3)Islandviewer预测结果解读;
课时45:整合性接合元件预测方法及实战
(1)整合性接合元件的预测方法;
(2)ICEberg的基本情况;
(3)ICEO的介绍;
(4)ICEfinder使用教程;
(5)ICEfinder预测结果解读;
课时46:前噬菌体预测方法及实战
(1)前噬菌体的预测方法;
(2)PHASTER使用教程;
(3)PHASTER预测结果解读;
课时47:CRISPR-Cas系统预测
(1)CRISPR-Cas系统分类;
(2)CRISPR-Cas常用分析软件;
(3)CRISPR-CasFinder工作原理;
(4)CRISPR-CasFinder本地版安装、使用及结果解读;
课时48:插入序列与转座子预测方法及实战
(1)ISfinder软件介绍;
(2)ISfinder使用指南;
(3)MGEfinder软件介绍;
(4)MGEfinder使用指南;
课时49:整合子(Integron)预测
(1)Integron Finder软件介绍;
(2)Integron Finder网站在线操作;
(3)Integron Finder本地版安装及使用;
(4)Integron Finder结果解读。